因大多數膠黏物都含有大量的酯鍵,這些酯鍵將膠黏物的基本結構連接在一起,而酯類(lèi)酶能夠打斷破壞這些酯鍵使得其降低黏性,并在系統中難以重新聚合,達到降解、抗凝聚和抗沉積的目的。華泰集團公司采用生物酶法控制膠黏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。
1 膠黏物控制酶的物性
外觀(guān):淡黃色半透明液體
pH值:3~8
密度:1.00~1.20g/ml
貯存期:3個(gè)月(0~25℃)
2 膠黏物控制酶的生產(chǎn)應用
2.1 添加工藝
添加點(diǎn):多盤(pán)濃縮機
添加量:0.05~0.15kg/t漿
添加濃度:100%原液加入
2.2 輔料加入量(相對于絕干纖維重量)
硅酸鈉:2.0%~2.5%
火 堿:1.0%~1.2%
PAM:0.05%~0.1%
濕強劑:2.5%~3.0%
陽(yáng)離子淀粉:0.4%~0.5%
2.3 紙機工藝參數
產(chǎn)品:50g/m2瓦楞原紙
紙機類(lèi)型:夾網(wǎng)紙機
車(chē)速:1700m/min
3 結果與分析
3.1 膠黏物數量、含量及平均面積前后對比
表1 膠黏物數量、含量及平均面積
取樣時(shí)間 | 取樣點(diǎn) | 膠黏物含量 | 膠黏物數量 | 平均大小 |
加入前 | 儲漿塔 | 5035 | 568 | 0.035 |
加入后 | 儲漿塔 | 2075 | 85 | 0.053 |
注:檢測儀器:Pulmac篩,型號PULMAC III,產(chǎn)地美國、加拿大。
從表1可以看出:添加膠黏物控制酶后,儲漿塔中的大膠黏物含量、數量均低于未加膠黏物控制酶前,大膠黏物含量較之前低58.8%,膠黏物數量低85.0%;膠黏物平均面積大于加入前,較加入前大34.0%。說(shuō)明加入膠黏物控制酶對膠黏物含量、數量的控制起到了較好的效果。在大膠黏物的含量和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,剩余少量膠黏物的平均面積較大,分析原因為分散后的膠黏物中的一少部分發(fā)生了二次聚集造成。
3.2 系統電荷與濁度
表2 系統電荷與濁度
取樣時(shí)間 | 儲漿塔 | 混合漿池 | 上網(wǎng)漿料 | 白水 | ||||
電荷 μmol/l |
濁度NTU | 電荷 μmol/l |
濁度NTU | 電荷 μmol/l |
濁度NTU | 電荷 μmol/l |
濁度NTU | |
加入前 | 308.0 | 569.5 | 220.5 | 392.0 | 166.5 | 35.8 | 154.0 | 16.8 |
加入后 | 341.6 | 829.2 | 187.8 | 224.4 | 134 | 29.12 | 113.2 | 60.98 |
注:檢測儀器:PCD,產(chǎn)地德國,濁度HACH2100N,產(chǎn)地美國
從表2可以看出:加入膠黏物控制酶后的配漿池、上網(wǎng)漿料和白水陽(yáng)電荷需求量都低于加入前,儲漿塔陽(yáng)電荷需求量略高;儲漿塔濁度較加入前高,上網(wǎng)和白水處對儲漿塔濁度的降低量較加入前大,說(shuō)明膠黏物控制酶在降低系統陽(yáng)電荷需要和降低系統濁度方面較明顯。
3.3 刮刀處膠黏物對比
對比可以看出,在使用膠黏物控制酶之前,干燥部刮刀上的膠黏物非常多,比較黏,使用后紙機刮刀上的膠黏物明顯減少,并且黏性降低,只有極少數的膠黏物。